兩部委醞釀政策 鋼鐵過剩產能化解可期?

1—5月份,全國大中型鋼鐵企業用了3.25億噸的粗鋼產量卻僅換來利潤28.37億元,銷售利潤率為0.19%,處于工業行業最低水平;虧損面為43.02%。其中5月當月,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利潤僅為1.49億元,同比下降89.38%。

但中國鋼鐵企業并沒因此止步。6月份,全國粗鋼產量6466萬噸,1-6月累計粗鋼產量為3.9億噸,全國鋼材產量5.1億噸。同時,鋼價仍持續下跌。6月末,中鋼協監測的八大鋼材品種價格均繼續下跌,除高線和螺紋鋼降幅有所加大外,其他品種價格降幅均均在每噸100元以上。

與此不斷擴充的鋼鐵產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鋼鐵企業越來越難看的利潤數據。

低迷周期

7月12日,中原特鋼(SZ.002423)發布業績,2013年1-6月凈利潤 -3160.75萬元,同比下降732.92%。7月18日,全國17家上市鋼鐵企業發布上半年業績預告,馬鋼股份、安陽鋼鐵、華菱鋼鐵都預計半年報虧,其中華菱鋼鐵預計虧損3.73億元至3.93億元。中國鋼鐵企業的龍頭寶鋼股份預計上半年凈利下滑50%以上;中國最大的民營鋼鐵企業沙鋼股份預計凈利潤僅為200萬元至1200萬元,下滑65%至95%;中國產能最大的鋼鐵集團河北鋼鐵預計業績下滑70%至90%。

中國噸鋼效益最好的鋼鐵之一德龍鋼鐵上半年的盈利情況比去年出現明顯下滑。7月17日,德龍鋼鐵董事局主席丁立國對經濟觀察報說,這主要是由于中國鋼鐵產能過剩導致的,產量下不來,需求上不去,利潤只能下降。但這種狀況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常態,中國鋼鐵業已經進入低迷周期。

進入低迷期的鋼鐵業,產能過剩矛盾更加凸顯。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至6月,國內生鐵產量3.58億噸,同比增長5.7%;粗鋼產量3.9億噸,同比增長7.4%;鋼材產量5.17億噸,同比增長10.20%。照此推算,2013年全年鋼鐵產能將突破7.8億噸。而中國《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預測的粗鋼需求峰值弧頂區位于7.7—8.2億噸之間。

幾乎被政府限制發展近10年的中國鋼鐵業,產能擴張依舊不減。中國冶金規劃院院長李新創對經濟觀察報說,“中國鋼鐵產能已過剩到,單靠鋼鐵根本養不起行業從業人員的地步”。

不過,隨著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調整中國經濟結構目標顯現,鋼鐵產業化解產能過剩的任務再次明確。

應對

工信部原材料官員對經濟觀察報說,“化解產能過剩矛盾是鋼鐵行業今年的重中之重,在此基礎上將盡快研究和落實相關配套措施,支持符合規范條件的鋼鐵企業發展。推動區域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和兼并重組,促進鋼鐵工業轉型升級。”

據悉,工信部目前正在醞釀調整鋼鐵行業準入門檻。與以往的政策不同,新門檻將不再按照鋼鐵企業高爐或電爐的規模標準單純淘汰落后設備和生產線,新政策將轉向淘汰落后企業。此外,工信部和國家發改委還將推進河北、江蘇、山東等鋼鐵大省,進行存量調整下的兼并重組。

國務院已經明確嚴禁對銀行為鋼鐵企業違規新上項目提供貸款,但卻醞釀拿出專門的并購貸款來推動鋼鐵企業進行存量調整下的兼并重組。此外,國務院鼓勵國內有實力鋼鐵企業“走出去”,轉移一批過剩產能。這是國務院為化解中國過剩產能提供的方向:即國內消化一批;向海外轉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

國家發改委也正在醞釀出臺淘汰鋼鐵產能的文件,一份醞釀近兩年年的清理整頓中國違規鋼鐵產能的意見年內或將出臺。根據工信部官員透露的數據,中國目前大約有4億噸鋼鐵產能沒有經過國家發改委核準,也不具備各種合法資質文件。這占到了中國目前鋼鐵總產能的55%。

國家發改委官員透露的信息稱,近4億噸的鋼鐵產能,一部分會根據實際情況,允許補辦手續,給予“轉正”。但另一部分,將會被政策徹底淘汰清退。據悉,自去年開始,國家發改委已經陸續核準了一批鋼鐵項目,但其實有些項目早已經開始投資建設甚至投產。

今年4月,工信部向地方下達了2013年19個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目標的任務,其中鋼鐵行業需要淘汰:煉鐵263萬噸、煉鋼781萬噸。

不過,中國地方新上鋼鐵產能讓這樣的淘汰規模化解殆盡。以新疆為例,為帶動經濟發展,國務院給新疆規劃了2200萬噸的鋼鐵產能,但目前新疆鋼鐵產能已經超過4000萬噸。中國聯合鋼鐵網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新增高爐近20座。其中包括江蘇揚州秦郵1080立方米高爐、虧損嚴重的安陽鋼廠4800立米的高爐、以及河北唐山瑞豐、燕鋼、鑫達三家企業的三座高爐等。

根據中國冶金工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海民提供的數據,2012年全國計劃建成的高爐有58座,產能超過8000萬噸。劉海民說,“這些高爐中,絕大多數是新上項目,也就是新增的產能。真正為了落實國家的產能淘汰和結構調整政策的項目很少。”

根據去年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部門對中國鋼鐵產能進行的摸底,截止到2012年年底,全國鋼鐵產能已經達到9.7億噸。中國冶金規劃院院長李新創預測,而且產能過剩總量高達2億噸。

關鍵期

在聯合鋼鐵網分析師胡艷萍看來,出于經濟發展和財政收入的考慮,很多地方對違規上馬的鋼鐵項目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先上項目后補手續已經成為常態。

按照國家發改委對鋼鐵投資的管理制度,凡是新上高爐一律需要報批核準,否則就是屬于違法開工。國家發改委原本應該堵住的新增鋼鐵投資,卻由于地方政府和企業的合謀最終紛紛上馬,國務院對于鋼鐵新增產能的限制政策成為一紙空文。

劉海民說,“這些年的鋼鐵產能的擴張,主要是以民營企業為主。雖然國家對鋼鐵企業新上項目控制了銀行貸款,但是大部分民營鋼鐵企業仍可以通過各種途徑拿到資金。”

河北鋼鐵集團一位高層對經濟觀察報說,“要化解產能過剩,政府不應該再像以前那樣強制干預,政策主要應該以引導為主,還是要靠市場的手段讓企業自行化解”。這位高層認為,化解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問題,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不可能隨著政府政策的出臺,短期內就得到解決。

中國冶金規劃院院長李新創認為,鋼鐵產能過剩是投資無序,透支鋼材消費,產業組織結構不合理,以及現有鋼鐵行業退出機制不完善等原因綜合導致。現在,依靠行政手段禁止產能擴張的做法,已經失效。

李新創說,化解鋼鐵產能過剩需要同鋼鐵產業結構轉型結合起來,不能再簡單靠行政手段,政府應該守住信貸、環保、土地等方面的閘門,把投資門檻提高,達不到門檻要求的堅決淘汰。此外,還需配套一系列財稅政策。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多次強調,將完成遏制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盲目擴張作為宏觀調控硬任務,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相關政策也正在醞釀。面臨政策高壓、行業低迷、持續虧損的中國鋼鐵行業再度走至化解過剩產能的關鍵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