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保護是我國重要戰略之一,近年來我國也在不斷加大環境保護監察力度。近日,內蒙古、黑龍江、江蘇、江西、河南、廣西、云南、寧夏等8省區同步公開了第一批中央環保督察組移交的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題的問責情況,8省區共問責1140人。
31省全覆蓋,“環保欽差”利刃出擊,成效顯著
早在2015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了《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明確建立環保督察機制,并提出要把環境問題突出、重大環境事件頻發、環境保護責任落實不力的地方作為先期督察對象,重點督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解決突出環境問題、落實環境保護主體責任的情況。
2016年初,中央環保督察組正式亮相,首站進駐河北,性質是試點。此次督察共辦結31批2856件環境問題舉報,關停取締非法企業200家,拘留123人,行政約談65人,通報批評60人,責任追究366人。此后,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第一、二、三批相繼開展工作,前兩批共問責6909人,而第三批問責人數則達到4660人。數據統計,截至目前,中央環保督察已實現了對全國31個省份的全覆蓋,問責人數超過了1.7萬。
這場始于2015年的中央環保督察“綠色風暴”時間跨度之長、輻射范圍之廣、行動力度之大、問責人數之眾、涉及問題之多可謂空前。諸多典型案例,給地方政府和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企業敲響了加強生態保護的警鐘,對礦業企業來說,更像是一個“緊箍咒”,使其不敢、不能、不想觸碰環保“紅線”。
“綠色風暴”來襲,“綠色礦山”建設迫在眉睫
環保的旗幟,從未有今天這樣鮮明;督察的號角,也從未有今天這樣嘹亮。面對愈加嚴厲的環保督查和問責,加快“綠色礦山”建設已是重中之重,刻不容緩。
目前,從總體上看,綠色礦山建設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規范,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占比仍比較少,且標準不一,亟待通過建立標準體系來規范和引領全國礦業行業加快綠色礦山建設。
12月17日至18日于鄭州舉行的‘全國國土資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礦產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標準化分技術委員會2017年工作會議’指出,砂石、水泥、化工等9個行業的《綠色礦山建設規范》(以下簡稱規范)通過了技術審查,有望明年頒布實施。
《規范》對綠色礦山建設的環境、資源開發利用方式、資源綜合利用、節能減排、科技創新與數字化礦山、企業管理與企業形象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待上報全國國土資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審查后,將頒布實施,屆時,我國綠色礦山建設將有“規”可循。
建設“綠色礦山”,礦山機械行業該如何作為
礦山機械作為我國機械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眾多礦業企業提供了主流的生產設備,礦業企業對礦山機械設備有較高的依賴性,礦山設備節能化、環保化、高效化,對礦企綠色、可持續發展,推進“綠色礦山”建設,有重要意義。
礦山機械行業各制造企業要具備長遠發展意識,要進一步釋放創新動能,淘汰落后生產工藝,對設備粉塵、噪音等污染控制工藝進行升級改造,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環保性質的原材料,提升礦機設備的性能,進而提高礦業企業對礦山資源的利用效率等一系列舉措,推動“綠色礦山”建設不斷發展。
礦山機械行業轉型,有沒有可以參照的案例,答案是肯定的。根據各種資料顯示,河南紅星礦山機器有限公司作為礦山機械行業的領軍者,積極把生態環境保護的國家戰略和節能減排,建設“綠色礦山”的社會責任融入到產品的研發和生產上,依靠四十年來掌握的礦山設備研發、加工技術條件,不斷創新生產技術和探索新工藝,對傳統設備進行優化、升級,大力發展無塵化、節能化的礦山設備,為下游礦業企業帶來了福音,對推動“綠色礦山”建設功不可沒,同時也為礦山機械行業綠色轉型提供了示范。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實現綠色礦山建設新局面,任重而道遠,政府部門、各礦業企業以及礦山機械行制造企業等相關職能部門和礦山相關行業,要立足實際,各盡其能,為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綠色礦山”建言獻策,貢獻應有力量。
更多信息請進入法鋼耐磨鋼板新聞資訊
http://cflpw.com